春来东风劲,奋进正当时。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度关注会议召开,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深感振奋,倍受鼓舞,纷纷结合自身工作畅谈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发挥先锋作用,凝心聚力,守正创新,通过培育完善富有自身特色的“一融双高”机制,大力推进理论研究、课程建设、思想宣传,建强建优铸魂育人阵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宋瑞超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把立德树人贯彻到课程改革各个环节。实施“金教案”“金微课”“金课堂”“三金”工程,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前沿”“个性”“濡化”“明理” “四个课堂”,全面丰富教学内容;探索“问题—研讨—展示—引导—体验”“五步”教法,大力推动手段创新;构建升“热度”、增“强度”、拓“深度”、立“高度”、提“效度”、讲“温度”“六度”空间,扎实拓展教学载体。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推进铸魂育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同时,作为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时刻牢记使命,力争在教学改革实践上打头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勇争先,在科学研究探索上走在前,在党建业务融合上做示范。
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知识学习与价值体认、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结合起来,构建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全面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引导青年学生树爱国情立报国志,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稳就业、保增长基础上高质量发展再跨新台阶,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能耗、科技进步、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成绩亮眼,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数字经济、未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欣喜变化。接下来,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宗旨,聚焦学校“十四五”建设收官任务,坚持育人高标准要求,推动各项工作高水平完成,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高度总结和评价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了5%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亮眼的成绩单再次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用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一条条举措切实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人民的心声,既暖人心又接地气,让人备受鼓舞,从中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充分践行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全国两会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中。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广泛阅读、参加培训、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拓宽视野,增强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两会聚焦民生保障与科技创新,以教育强国、人才战略为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基层医疗共享、社区养老覆盖等政策精准回应群众关切,以人工智能+教育等创新举措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法治建设护航公平正义,彰显“民呼我应”的治理智慧。
全国两会举国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高度认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面对国内外多重挑战,国家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蓬勃成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坚实,尤其在教育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战略布局成效凸显,产教融合机制持续深化,为现代化建设筑牢了根基。
崭新的2025,“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意义重大。越是任重道远、爬坡过坎,越要增强信心、奋发有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扎稳打向前行。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生议题依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思政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为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词之一,其本质是通过技术、制度和人的协同进化,实现生产力从“量的扩张”到“质的突破”。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高职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中,人才资源充分运用及人才培养方式创新需要应时而为,要充分发挥高职本专科人才的匠心作用,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方方面面内容,为我们2025年工作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要全面落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等各项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及时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热点话题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真正把道理讲进学生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