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悦读】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发布日期: 2018-06-17 访问次数: 24

6月17日下午,在正思工作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 “正思悦读坊”经典阅读活动,温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活动,主讲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春兰博士,互动嘉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后起、崔香芬、赵淑华、阎秀芝、沈小娟等老师,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社”成员和其他自愿报名的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重温经典,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典内容、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立场信念。

周春兰老师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同学们读了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参加活动的嘉宾老师赵后起、崔香芬、赵淑华、阎秀芝、沈小娟也从历史事实出发,分析了分工理论、劳动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的关于“分工”的理论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现象。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交流了读书感悟。有的同学说:“分工是异化存在的前提。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有同学认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要彻底地消除贫富差距是不可能的。相反,由于“分工”所造成的这种贫富差距,如果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能够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然,这种差距不能过大,否则会引起和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也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

撰稿:阎秀芝;供图:崔香芬;审核:周春兰)